從去年的法國行之後,旅行對我來說,多了一層意義,因為我學會了,利用手上的相機,去記錄自己在那個時間、那個地點所曾有的風景,那也許是稍縱即逝、也可能是會存在超過百年的景色,即使自己拍回來的照片看起來不怎麼樣,但對我自己而言,最大的意義在,那是我們曾親眼所見並按下快門的景色,別人的照片再漂亮,也還是比不上自己當下所看到的感動。
而這次的旅行,我和老婆二個人,總共帶了三機四鏡出門,分別是:
Fuji X-E1 + 35mm f1.4
Sony Nex5N + 16mm f2.8 + VCL-ECU1
+ 18-55mm f3.5-5.6
Olympus E-PL3 + Lumix 14mm f2.5
看起來好像很多,但其實體積最小、最輕的EPL3+14mm這台是當備用機,避免有什麼臨時的情況發生,而他也只有在去風車村、羊角村飄著細雨的那天,才有出勤...
EPL3:「別人的細命,是鑲金又包銀,阮的細命不值錢...」
風車村 F2.5 ISO-250
風車村 F2.5 ISO-400
雖然又是備用機、又是下雨天才上工,但其實我很喜歡EPL3和14mm的這個組合,這樣的體積、重量,卻能有這樣的畫質表現,再加上價格便宜(現在二手價大概只要6-7000吧),其實真的很適合當成隨身機來用。
風車村 F2.5 ISO-200
風車村 F5.6 ISO-200
而扣掉EPL3,基本上我們就是二個人每天一人一台帶出門,通常是我是帶XE1,老婆帶Nex5N。
我帶的XE1是配上這顆35mm的鏡頭,真的要說,Fuji的畫質完完全全讓人讚嘆!!!
布魯日 F1.4 ISO-400
台夫特 F1.4 ISO-320
布魯日 F1.4 ISO-200
這支等效52mm的大光圈標準鏡,光圈全開時的散景實在是沒話說,真的是讓人看了非常開心!!
台夫特 F5.7 ISO-200
馬斯垂克 F8 ISO-200
馬斯垂克 F9.8 ISO-200
馬斯垂克 F9 ISO-200
縮小光圈的情況下拍風景,也是清昕而真實的記錄下我們當時所看到的畫面!!
烏特勒支 F5.6 ISO-800
烏特勒支 F4 ISO-200
布魯日 F1.4 ISO-200
風車村 F5.6 ISO-200
台夫特 F4 ISO-200
馬斯垂克 F4.5 ISO-200
但XE1的缺點,可能還是在重量上,機身約350g、35mm鏡頭約180g,合起來就有530g,我個人覺得這個重量大概算是隨身的極限了,旅行時帶上一整天,還是會感覺到他的重量。
雖然也還不到背不動的程度,不過想想拍出來的效果,就覺得辛苦一點,應該還是值得的。
當然,帶著等效約50mm的定焦鏡,旅行時是不怎麼方便的,因為本來這個焦段的鏡頭,就是要記錄細節,所以當想要拍一些大一點的風景時,就不是這麼容易。
因此,我們的另一台相機Nex5N,掛的就是16mm這顆廣角鏡,再配上VCL-ECU1這顆超廣角效果轉接鏡,號稱能讓原本畫值普通的16mm,拉高一個檔次!
阿姆斯特丹 中央車站前 F5.6 ISO-100 (加掛VCL-ECU1)
阿姆斯特丹 F6.3 ISO-100 (加掛VCL-ECU1)
阿姆斯特丹 F8 ISO-100 (加掛VCL-ECU1)
根特 F4 ISO-100
根特 F8 ISO-100 (加掛VCL-ECU16)
布魯日 F6.3 ISO-100 (加掛VCL-ECU16)
偶爾也會換上18-55mm這個變焦鏡
台夫特 18mm F5 ISO-100
台夫特 18mm F4 ISO-400
台夫特 55mm F9 ISO-100
馬斯垂克 18mm F7.1 ISO-100
馬斯垂克 18mm F5.6 ISO-100
烏特勒支 55mm F5.6 ISO-500
這張很巧,我和老婆都取了相同的景...
其實Nex5N真的很小巧,膠塑外殼雖然看起來質感沒那麼好,但外出旅行時,重量就變的很重要了。
還好不管是16mm + VCL-ECU1或是 18-55mm ,體積雖然大了點,但重量都很輕,帶上一整天也不會有太大的負擔。
我們就這樣2個人,一人一台,用著不同焦段的鏡頭,到處亂逛亂拍,玩的很開心 XD ....
相機這種東西,每個人所在意的地方都不同,畫質、焦段、重量...,我想世界上應該沒有一台相機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,但能配合自己旅行腳步的相機,就是最適合帶出門的好相機!